2007年6月16日 星期六
參考文獻及組員名單
參考文獻:
1.大陸畫眉入侵台灣
作者:雅虎知識資料庫
時間:2007.05.03
取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607050305378
2.天然闊葉林
作者:烏來鄉公所
時間:無
取自:http://www.ecoulay.org/insect/insext-map/ix-habitat05.htm
3.春夏之交做好繡眼養護必不可少的〝6防〞
作者:中國養鳥論壇
時間:無
取自:http://www.hm16888.com/bbs/redirect.php?fid=26&tid=6317&goto=nextnewset
4.動物資料庫
作者: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空間生態研究室製作
日期:06/07/2007
取自:http://km.taroko.gov.tw/bird.asp?bird_id=B0365
5.鳥是屬於草食性,肉食性,還是雜食性
作者:無,此單篇文章內容來源截自國立鳳凰谷鳥園
時間:無
取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32102961
6.畫眉鳥介紹
作者:雅虎知識資料庫
時間:2005.03.21
取自:http://st1.slsh.tpc.edu.tw/~250381/h.htm
7.福山植物園
作者:宜蘭縣員山國中
時間:無
取自:http://www.ysjh.ilc.edu.tw/ooo/fusan/
8.福山植物園
作者:簡陽文化工作室
時間:無
取自:http://jieren29.myweb.hinet.net/f3/f3.htm
9.繡眼畫眉
作者:無
日期:無
取自:http://taiwanbird.fhk.gov.tw/org/03dbase/date_a48/date_a48_word.htm
組員名單:
B9422100 卓耿民--系統圖及100字敘述
B9422105 莊詠智--提供關於氣候的資料 ( 7和8 )
B9522205 陳瑋欣--提供關於食物的資料 ( 5和6 )
B9522206 朱庭廣
B9522207 張恆誠--提供關於天敵的資料 ( 1和3 )
B9522208 林俊宏--提供關於生活環境的資料 ( 2 )
B9522209 吳南燕--提供關於繡眼畫眉介紹的資料 ( 4和9 ) 和文獻整理
B9522210 李哲宇--Google Maps 製作
1.大陸畫眉入侵台灣
作者:雅虎知識資料庫
時間:2007.05.03
取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607050305378
2.天然闊葉林
作者:烏來鄉公所
時間:無
取自:http://www.ecoulay.org/insect/insext-map/ix-habitat05.htm
3.春夏之交做好繡眼養護必不可少的〝6防〞
作者:中國養鳥論壇
時間:無
取自:http://www.hm16888.com/bbs/redirect.php?fid=26&tid=6317&goto=nextnewset
4.動物資料庫
作者: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空間生態研究室製作
日期:06/07/2007
取自:http://km.taroko.gov.tw/bird.asp?bird_id=B0365
5.鳥是屬於草食性,肉食性,還是雜食性
作者:無,此單篇文章內容來源截自國立鳳凰谷鳥園
時間:無
取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32102961
6.畫眉鳥介紹
作者:雅虎知識資料庫
時間:2005.03.21
取自:http://st1.slsh.tpc.edu.tw/~250381/h.htm
7.福山植物園
作者:宜蘭縣員山國中
時間:無
取自:http://www.ysjh.ilc.edu.tw/ooo/fusan/
8.福山植物園
作者:簡陽文化工作室
時間:無
取自:http://jieren29.myweb.hinet.net/f3/f3.htm
9.繡眼畫眉
作者:無
日期:無
取自:http://taiwanbird.fhk.gov.tw/org/03dbase/date_a48/date_a48_word.htm
組員名單:
B9422100 卓耿民--系統圖及100字敘述
B9422105 莊詠智--提供關於氣候的資料 ( 7和8 )
B9522205 陳瑋欣--提供關於食物的資料 ( 5和6 )
B9522206 朱庭廣
B9522207 張恆誠--提供關於天敵的資料 ( 1和3 )
B9522208 林俊宏--提供關於生活環境的資料 ( 2 )
B9522209 吳南燕--提供關於繡眼畫眉介紹的資料 ( 4和9 ) 和文獻整理
B9522210 李哲宇--Google Maps 製作
2007年6月6日 星期三
冰河消融的原因:1.人為因素2.自然因素
1.溫室效應的形成 地球表由大氣層所包圍,在陽光照射地球時,有防止地面溫度、濕度散失的功能,使地面溫度不會下降太快,地表年均溫因此能保持 15度C左右,此現象即稱為「溫室效應」。 若無溫室效應,來自陽光的能量會很快地由地表釋放回去,地球的溫度也將降至 -16度C 左右,而成為寂冷的世界,適度的溫室效應適宜地球生物存活。
原本可藉由熱帶與林來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人類過渡砍伐雨林,使得雨林銳減,使溫室效應日漸嚴重。
2.溫室效應氣體:
(1)二氧化碳(CO2): 由於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
(2)氟氯碳化物(CFCs)):使用於冷氣機、電冰箱的冷媒、電子零件清潔劑、發泡劑,是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
(3)甲烷(CH4):有機體發酵與化及物質不完全燃燒的過程會產生甲烷,主要來自牲畜、水田、掩埋場及汽機車的排放
(4)氧化亞氮(N2O):係由燃燒石化燃料、微生物及化學肥料分解所排放。
(5)臭氧(O3):來自汽機車等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及碳氫化合物,經光化學作用而產生的氣體。
3.十八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後,因為工業進步帶動了經濟繁榮。改善了人類生活水準,因而也加速了人口成長。由於人口成長得太快﹒地球資源有限人類為了繼續追求經濟發展,不得不過度開發地球的天然資源。於是大規模砍伐森林,以取得耕地,大量開採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以取得能源。這些人類活動會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促使大氣的溫室效應加強,導致全球的溫度上升。
4.溫室效應主要會造成下列的現象:
原本可藉由熱帶與林來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人類過渡砍伐雨林,使得雨林銳減,使溫室效應日漸嚴重。
2.溫室效應氣體:
(1)二氧化碳(CO2): 由於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
(2)氟氯碳化物(CFCs)):使用於冷氣機、電冰箱的冷媒、電子零件清潔劑、發泡劑,是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
(3)甲烷(CH4):有機體發酵與化及物質不完全燃燒的過程會產生甲烷,主要來自牲畜、水田、掩埋場及汽機車的排放
(4)氧化亞氮(N2O):係由燃燒石化燃料、微生物及化學肥料分解所排放。
(5)臭氧(O3):來自汽機車等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及碳氫化合物,經光化學作用而產生的氣體。
3.十八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後,因為工業進步帶動了經濟繁榮。改善了人類生活水準,因而也加速了人口成長。由於人口成長得太快﹒地球資源有限人類為了繼續追求經濟發展,不得不過度開發地球的天然資源。於是大規模砍伐森林,以取得耕地,大量開採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以取得能源。這些人類活動會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促使大氣的溫室效應加強,導致全球的溫度上升。

4.溫室效應主要會造成下列的現象:
(1)地球表面溫度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全球氣候轉變
(4)傷害人體抗病能力
(5)動物大遷移
(6)受高濃度臭氧影響地區擴大
北極氣候變遷是自然變化還是人為因素?
地球正在變暖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1988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在聯合國成立,這個由世界頂尖科學家組成的委員會在2001年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1990年代是歷史上最暖的10年,而1998年是這10年中最暖的一年。他們預測在以後的100年中,全球的平均氣溫將升高1.4~5.8℃。 而此前IPCC在1995年曾發表過類似的報告,在那份報告中,他們預測全球平均氣溫將升高1~3℃。 兩份報告的數字對比說明地球變暖的速度正在加快,氣候的實際變化速度也許比我們所觀測到的要快得多。
“那又怎麼樣呢?” 你也許會這樣說,“很多人也許更願意讓北方的寒冷氣候變得暖和一點。這也許只是一個自然的變化,就像地球在冰川時代曾發生的氣候變化一樣,或者只是與太陽運轉有關的正常的氣候波動而已,不值得大驚小怪。”
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
很多跡象表明全球氣候變暖是由人為因素所造成的。這種觀點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這決不是因為環保組織的聲音變得越來越強大的緣故)。IPCC 在1995年的報告中指出,“綜合跡象表明了人類行為對氣候有明顯的影響”。而到2001年,IPCC更為明確地指出,“更新和更有力的證據顯示了在過去50年中,大多數可觀測到的氣候變暖都和人類活動有關”。
多少世紀以來,我們人類從最初的爬行階段進化到刀耕火種的農耕文明直至過渡到現代文明,這一漫長的過程見證了工業和能源技術的巨大發展。但不幸的是,人類自20世紀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卻伴隨著前所未有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不僅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也改變了地球的氣候環境:以往罕見的大風暴在一些地區越來越頻繁;類似“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氣候現象變得紊亂而不可捉摸;海洋變暖;一些地方降雨量增加而另外一些地方則持續乾旱……
除了被記錄到的氣溫變化的資料之外,地球正在變暖這一現象還可以通過一些地理生態環境的顯著變化來觀測到。比如:冰川收縮,凍土解凍,湖泊、河流的冰凍期延遲和變短,植物生長季節變長,一些植物和動物的數量減少,植物提早開花,昆蟲及鳥類孵卵期的異常等等。
這不是危言聳聽的預言,這是正在發生的事實。地球地表保持溫度平衡的過程是一個地球自我調節的過程。一般來說,北極地區被冰雪覆蓋的部分就如同一面鏡子反射太陽光的照射,其作用就好像是地球的空調一樣。但是隨著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多,全球平均氣溫持續上升,這些覆蓋在地表的冰雪慢慢地融化,反射的陽光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太陽能量被地表吸收,而這又加劇了氣溫上升和冰雪的融化,如此反復,形成惡性循環。
“數據顯示了這些年來氣候在加劇變暖,它是大氣中溫室氣體累積的結果。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解釋。”
多少世紀以來,我們人類從最初的爬行階段進化到刀耕火種的農耕文明直至過渡到現代文明,這一漫長的過程見證了工業和能源技術的巨大發展。但不幸的是,人類自20世紀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卻伴隨著前所未有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不僅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也改變了地球的氣候環境:以往罕見的大風暴在一些地區越來越頻繁;類似“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氣候現象變得紊亂而不可捉摸;海洋變暖;一些地方降雨量增加而另外一些地方則持續乾旱……
除了被記錄到的氣溫變化的資料之外,地球正在變暖這一現象還可以通過一些地理生態環境的顯著變化來觀測到。比如:冰川收縮,凍土解凍,湖泊、河流的冰凍期延遲和變短,植物生長季節變長,一些植物和動物的數量減少,植物提早開花,昆蟲及鳥類孵卵期的異常等等。
這不是危言聳聽的預言,這是正在發生的事實。地球地表保持溫度平衡的過程是一個地球自我調節的過程。一般來說,北極地區被冰雪覆蓋的部分就如同一面鏡子反射太陽光的照射,其作用就好像是地球的空調一樣。但是隨著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多,全球平均氣溫持續上升,這些覆蓋在地表的冰雪慢慢地融化,反射的陽光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太陽能量被地表吸收,而這又加劇了氣溫上升和冰雪的融化,如此反復,形成惡性循環。
“數據顯示了這些年來氣候在加劇變暖,它是大氣中溫室氣體累積的結果。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解釋。”
冰河消融的原因
地球變暖是造成冰川消融的重要因素
冰川融化是否也有大自然本身的因素在起作用呢? 雖然在短期内的加速融化可能和人為因素造成的地球生態變化密切相聯?雖然在短期內的加速融化可能和人為因素造成的地球生態變化密切相關? 我之所以這麼猜测,是因为遠古時没有人類,但宇宙星際或地球上也會出現突然的災難性的氣候和生態變化,比如恐龍的滅绝,冰川期的演變,等等。我之所以這麼猜測,是因為遠古時沒有人類,但宇宙星際或地球上也會出現突然的災難性的氣候和生態變化,比如恐龍的滅絕,冰川期的演變,等等。
人為因素
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脹,超載放牧,過度開墾,亂砍濫伐,亂挖中藥材,濫采地下水。50年間,甘肅人口翻了一番多,而耕地僅增加了4%,人地矛盾導致西北地區先後三次大規模毀林開荒,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甘肅全省水土流失面積佔總面積的85.6%,沙塵暴天氣明顯增多,氣候惡化反過來又加劇了冰川的萎縮。
自然變暖的就是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包括地球軌道變動、太陽活動、火山爆發、海洋大氣運動等等。 以往我們研究氣候就僅僅考慮大氣本身,但從上世纪後半葉以後,人們認識到氣候是一個大的系统,包括大氣、水、岩石、冰雪和生態環境五大圈層,他們是相互關聯的,要了解氣候變化就要對這幾大圈層及其相互作用加以觀測研究,得出的成果才能科學。以往我們研究氣候就僅僅考慮大氣本身,但從上世紀後半葉以後,人們認識到氣候是一個大的系統,包括大氣、水、岩石、冰雪和生態環境五大圈層,他們是相互關聯的,要了解氣候變化就要對這幾大圈層及其相互作用加以觀測研究,得出的成果才能科學。
冰川融化是否也有大自然本身的因素在起作用呢? 雖然在短期内的加速融化可能和人為因素造成的地球生態變化密切相聯?雖然在短期內的加速融化可能和人為因素造成的地球生態變化密切相關? 我之所以這麼猜测,是因为遠古時没有人類,但宇宙星際或地球上也會出現突然的災難性的氣候和生態變化,比如恐龍的滅绝,冰川期的演變,等等。我之所以這麼猜測,是因為遠古時沒有人類,但宇宙星際或地球上也會出現突然的災難性的氣候和生態變化,比如恐龍的滅絕,冰川期的演變,等等。
人為因素
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脹,超載放牧,過度開墾,亂砍濫伐,亂挖中藥材,濫采地下水。50年間,甘肅人口翻了一番多,而耕地僅增加了4%,人地矛盾導致西北地區先後三次大規模毀林開荒,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甘肅全省水土流失面積佔總面積的85.6%,沙塵暴天氣明顯增多,氣候惡化反過來又加劇了冰川的萎縮。
自然變暖的就是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包括地球軌道變動、太陽活動、火山爆發、海洋大氣運動等等。 以往我們研究氣候就僅僅考慮大氣本身,但從上世纪後半葉以後,人們認識到氣候是一個大的系统,包括大氣、水、岩石、冰雪和生態環境五大圈層,他們是相互關聯的,要了解氣候變化就要對這幾大圈層及其相互作用加以觀測研究,得出的成果才能科學。以往我們研究氣候就僅僅考慮大氣本身,但從上世紀後半葉以後,人們認識到氣候是一個大的系統,包括大氣、水、岩石、冰雪和生態環境五大圈層,他們是相互關聯的,要了解氣候變化就要對這幾大圈層及其相互作用加以觀測研究,得出的成果才能科學。
冰河消融對全世界的影響
賓州大學的冰河學家艾利(Richard Alley)指出:“冰河正在融化,融化程度隨時間增加,目前冰河並不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它還是十分重要。
冰河融化的其中一個重大影響是海平面上升。全球有超過一億人居住在高於平均海平面不超過一公尺的地方。如果趨勢不變,將直接威脅到沿海國家以及三十多個海島國家的生存和發展。世界級科學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研究預估,氣候改變將在五十年後──二○五○年,造成全世界超過一百萬種生物永遠消失。
由於冰河融解速度異於平常,使得河流的水位大幅上昇,西藏高原目前年出水量等於黃河一年的出水量,比40年前增加了20%,部份水源匯入亞洲河川,使洪水與水生疾病出現的頻率大增,其他水源則流山谷,形成了愈來愈多的新湖泊,未來數十年間,亞洲冰河至少還會以相同速度繼續融化,不僅影響亞洲的面貌,更引發更多環境問題。
未來幾十年內,亞洲國家都必須面對大水所造成的問題,冰河水已經在中國、印度、孟加拉造成水災,2002年的長江水災共帶走上千人的生命與數十億美元的財物損失;去年亦有逾千年死於印度水災中,並有數百萬人無家可歸;而孟加拉在2004年歷經15年來最嚴重的水災後,下痢及霍亂更在災區迅速蔓延。印度北部瓦帝亞喜馬拉雅地質研究院的冰河學家Joseph Gergan認為,由於冰河融雪期時值印度與東南亞地區的季風雨季,因此「難以分辨何者影響較大」,但部分專家指出,去年夏天亞洲大型河川的水量有70%來自冰河,比六零年代的比例又上昇了10%。
另一項問題在於,當冰河與永凍層開始融化,河水便會帶走大量鬆軟的表土,在中國的泥沙淤積情況更是嚴重,中國的水壩數量全球第一,單在長江沿岸便有148座,許多泥沙淤積在壩底,每年便需要大筆經費疏浚清泥,反對興建三峽大壩的人士便引用美國的研究數據,指每年美國的水壩都會淤積2立方公里的沉澱物,而長江又是全球含沙量第五高的河川,長期淤沙未清會導致大船根本無法通行。
然而在長期的預測中,水卻只會越來越少。Yao預測自2050年起,亞洲多數河川的水量便會開始減少,而至本世紀末,西藏高原上60%的冰河都會消失,一篇冰河融化報告的著者Shen Yongping表示,內陸河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因為這些河流並不會匯入大河或大海,而是最終乾涸於某處,Shen指出,中國西北的新疆省內,Kumarik河60%的水源來自冰河,其他河流也或多或少與冰河有關,「新疆的居民會遷至水源較多的地方,以取得足夠的農業與工業用水,但十年、二十年後水源會開始減少,當河流枯竭,沿岸的綠洲與城市也會一併消失」。
對人口眾多的中國東北來說,水量減少也會造成頗為嚴重的問題,中國每人平均可分得的水資源只有全球平均值的25%,在中國北部更是只有全球的5%,中國東部及北部的河川污染過於嚴重,要淨化為飲用水成本太高,北京等大城市的地下水位也不斷下降,迫使各都市必須自他處運水。
冰河融化的其中一個重大影響是海平面上升。全球有超過一億人居住在高於平均海平面不超過一公尺的地方。如果趨勢不變,將直接威脅到沿海國家以及三十多個海島國家的生存和發展。世界級科學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研究預估,氣候改變將在五十年後──二○五○年,造成全世界超過一百萬種生物永遠消失。
由於冰河融解速度異於平常,使得河流的水位大幅上昇,西藏高原目前年出水量等於黃河一年的出水量,比40年前增加了20%,部份水源匯入亞洲河川,使洪水與水生疾病出現的頻率大增,其他水源則流山谷,形成了愈來愈多的新湖泊,未來數十年間,亞洲冰河至少還會以相同速度繼續融化,不僅影響亞洲的面貌,更引發更多環境問題。
未來幾十年內,亞洲國家都必須面對大水所造成的問題,冰河水已經在中國、印度、孟加拉造成水災,2002年的長江水災共帶走上千人的生命與數十億美元的財物損失;去年亦有逾千年死於印度水災中,並有數百萬人無家可歸;而孟加拉在2004年歷經15年來最嚴重的水災後,下痢及霍亂更在災區迅速蔓延。印度北部瓦帝亞喜馬拉雅地質研究院的冰河學家Joseph Gergan認為,由於冰河融雪期時值印度與東南亞地區的季風雨季,因此「難以分辨何者影響較大」,但部分專家指出,去年夏天亞洲大型河川的水量有70%來自冰河,比六零年代的比例又上昇了10%。
另一項問題在於,當冰河與永凍層開始融化,河水便會帶走大量鬆軟的表土,在中國的泥沙淤積情況更是嚴重,中國的水壩數量全球第一,單在長江沿岸便有148座,許多泥沙淤積在壩底,每年便需要大筆經費疏浚清泥,反對興建三峽大壩的人士便引用美國的研究數據,指每年美國的水壩都會淤積2立方公里的沉澱物,而長江又是全球含沙量第五高的河川,長期淤沙未清會導致大船根本無法通行。
然而在長期的預測中,水卻只會越來越少。Yao預測自2050年起,亞洲多數河川的水量便會開始減少,而至本世紀末,西藏高原上60%的冰河都會消失,一篇冰河融化報告的著者Shen Yongping表示,內陸河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因為這些河流並不會匯入大河或大海,而是最終乾涸於某處,Shen指出,中國西北的新疆省內,Kumarik河60%的水源來自冰河,其他河流也或多或少與冰河有關,「新疆的居民會遷至水源較多的地方,以取得足夠的農業與工業用水,但十年、二十年後水源會開始減少,當河流枯竭,沿岸的綠洲與城市也會一併消失」。
對人口眾多的中國東北來說,水量減少也會造成頗為嚴重的問題,中國每人平均可分得的水資源只有全球平均值的25%,在中國北部更是只有全球的5%,中國東部及北部的河川污染過於嚴重,要淨化為飲用水成本太高,北京等大城市的地下水位也不斷下降,迫使各都市必須自他處運水。
訂閱:
文章 (Atom)